留学解决方案引领者 权威 高效 优质 快捷
Authority Efficient Quality Shortcut
大阪城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区(古属摄津国东成郡)的大阪城公园内,为大阪名胜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日本历史上的三名城,别名“金城”或“锦城”。
大阪城在桃山时代是丰臣秀吉的居城。后来德川家康以两次大坂之役(冬之阵、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此后大坂城成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据点。
城郭含城下町等周长约7.8公里,与江户城初期(内郭)相当,大约是老上海县城的规模(江户后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长约15.8km,相当苏州府城的大小)。
大阪城
大阪城矗立于上町台地北端,北临淀川,居交通要津,最早为羽柴秀吉在大抵统一日本后所建,规模宏伟、金碧辉煌。曾多次毁于天灾兵祸又重修改建,今日之大阪城为昭和年间以钢筋水泥复筑,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为登录有形文化财。
“大阪”在明治维新前写作“大坂”,维新后忌于“坂”字可拆为“士反”,有“武士叛乱”之讳,因此于明治三年(1870年)改名为“大阪”,“大坂城”也因而更名为“大阪城”。一般讲述更名前的历史时仍会以旧写“大坂城”称之,以示时代区别。
1583年,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根据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本丸(主郭)。直到秀吉死去之前,仍持续不断地建设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护城河)和运河等防御设施。大坂城天守外观四层或五层,瓦上覆以金箔,极其奢华,位置在今日大阪公园蓄水池付近,含石垣四十米高(德川新天守约58米)。
京都伏见城
丰臣秀吉后来次第建造了京都的聚乐第和伏见城,作为居住和处理政务的中心,较少住在大坂城。1598年秀吉死后,继承人丰臣秀赖又从伏见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坂城。此外,实际负责政务的丰臣家大老德川家康,也入住西之丸便于办公。
1603 年(庆长八年)德川幕府成立后,丰臣秀赖依然居住在大坂城支配摄津国。1614年(庆长十九年)德川家和丰臣家矛盾表面化,德川家康率大军包围大坂城,史称大坂冬之阵。战役中双方讲和,德川家提出条件要求拆毁二之丸和三之丸,填平外围的水堀,使大坂城成为一座仅有内堀和本丸的裸城。丰臣家虽然一时接受了这个屈辱的条件,但后来毁约重新开挖水堀,让德川家康得到借口于次年发动大坂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而大坂城也在此役中化为灰烬。
德川幕府控有大坂城后,家康一度把该城封给外孙松平忠明,但1619年(元和五年)又收归幕府直辖。1620年(元和六年)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重建大坂城,并在1629年(宽永六年)完成。
德川氏将丰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墙和水堀全部破坏,覆以数米厚的土,再兴建更高的石墙,把丰臣大坂城的遗迹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设置在不同的地点,位置更高,并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德川家用全新且更为雄壮的城郭,将丰臣氏留给世人的记忆彻底埋葬,并夸耀幕府统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于丰臣氏。
作为德川幕府的直辖城,历代将军都由自己兼任大坂城的城主,并且从重要的谱代大名(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选派大坂城代(代理城主)。
1665年(宽文五年)大坂城天守被闪电击中烧毁,并未重建,自此成为没有天守的城池。
江户末期,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的大号令,撤除幕府,由天皇亲政。前将军德川庆喜改以大坂城为居城。但随即发生了旧幕府军反抗维新政府的鸟羽伏见之战,旧幕府军失利,德川庆喜仓皇逃回江户城,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几近全毁。
明治时代,将大坂城画为陆军基地,并在东侧广大的空地上兴建大阪炮兵工厂。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美军空袭的目标。
1928年(昭和三年),大阪市市长关一提议重建大阪城,并在半年内募得市民捐款150万元。
1930年(昭和五年),天守动工,以钢筋水泥复筑,隔年完成。这座复兴的天守并未忠实复制丰臣或德川时代,基本上以德川时代的白漆风格为主,但最上面一层重现丰臣时代的黑漆描金风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阪城四周受到美军猛烈空袭,虽然复兴天守此次侥幸无事,但先前逃过战祸的周边建筑却劫数难逃。日本败战后大阪城被美军接收,1948年时美军不慎引发大火,又失去了纪州御殿。1950年代开始正式的复修及学术调查。1959年发现了丰臣时代的遗迹。大阪城现今为大阪城公园。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为登录有形文化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