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简称京大,是继东京大学之后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国立大学。1892年,23位国会议员在向国会提出的一个议案中提出,日本仅有一所东京国立大学,缺乏竞争,对办学和学生的培养都不利,建议在当时的西京-京都建一所大学,1897年议案被通过,大学得以诞生,当时定名为京都帝国大学。
京都大学与东京大学虽为日本东西两方同等齐名的国立大学,但它们的传统与办学目标迥然不同。东大以培养治国人才为主;京大则以培养科学家见长。所以,尽管到目前为止京都大学只出过池田勇人一名首相,也少有著名的科学家活跃于日本政坛,但在科学研究方面,人才和成果都不少,因而被人们称为“科学家的摇篮”。特别引以自豪的是,在1949-1987年的39年中,日本获诺贝尔奖的7名得主中京大就占4名(又有人说是四个半,其中一位原在京都大学就读后转入东京大学):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福井谦一、利根川进,多于东大。获日本文化勋章和日本科学院奖以及其他方面奖励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它的优秀传统是分不开的。京大从创校以来就有理重于文的传统,在全校的学部、研究所、教学与科研中心中理科明显占优势。一向注重于学术上的高标准,尤以理科著称,因而形成了自在特色的“京都学派”。人们曾这样形容“京都学派”:京都大学的学者教授们“十分执着于理论研究,即使在常人看来芝麻一样的小事,京大教授了会饶有兴趣,只要合乎学术道理的,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个学派最早是京大文学部著名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以及他的弟子田边元、三木清等人倡导发起的,原意是指他们对日本哲学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后来日本学术界引伸为京都大学毕业出来的“不问实际,只管求知”的一群人。正是他们这种“兴趣”和“执着”才使京大成了科学家的摇篮。
从机构的设置和科学研究的组织上也可以充分看出京都大学的特色。有不少研究所和中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良的研究环境为科学研究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人员如鱼得水,因而无论在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上在日本均很有影响。这不仅可以从前述一些具有独家性和独特性的研究所建制中反映出来,而且一些研究设施也很引人注目。
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简称京大,是继东京大学之后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国立大学。1892年,23位国会议员在向国会提出的一个议案中提出,日本仅有一所东 京国立大学,缺乏竞争,对办学和学生的培养都不利,建议在当时的西京-京都建一所大学,1897年议案被通过,大学得以诞生,当时定名为京都帝国大学。
京都大学与东京大学虽为日本东西两方同等齐名的国立大学,但它们的传统与办学目标迥然不同。东大以培养治国人才为主;京大则以培养科学家见长。所以,尽 管到目前为止京都大学只出过池田勇人一名首相,也少有著名的科学家活跃于日本政坛,但在科学研究方面,人才和成果都不少,因而被人们称为“科学家的摇 篮”。特别引以自豪的是,在1949-1987年的39年中,日本获诺贝尔奖的7名得主中京大就占4名(又有人说是四个半,其中一位原在京都大学就读后转 入东京大学):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福井谦一、利根川进,多于东大。获日本文化勋章和日本科学院奖以及其他方面奖励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它 的优秀传统是分不开的。京大从创校以来就有理重于文的传统,在全校的学部、研究所、教学与科研中心中理科明显占优势。一向注重于学术上的高标准,尤以理科 著称,因而形成了自在特色的“京都学派”。人们曾这样形容“京都学派”:京都大学的学者教授们“十分执着于理论研究,即使在常人看来芝麻一样的小事,京大 教授了会饶有兴趣,只要合乎学术道理的,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个学派最早是京大文学部著名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以及他的弟子田边元、三木清等人倡导发起 的,原意是指他们对日本哲学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后来日本学术界引伸为京都大学毕业出来的“不问实际,只管求知”的一群人。正是他们这种“兴趣”和“执 着”才使京大成了科学家的摇篮。
从机构的设置和 科学研究的组织上也可以充分看出京都大学的特色。有不少研究所和中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良的研究环境为科学研究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研究人员如鱼得水,因而无论在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上在日本均很有影响。这不仅可以从前述一些具有独家性和独特性的研究所建制中反映出来,而且一些研究设施 也很引人注目。
研究科专业设置(修士课程)
文学研究科:文献文化学、思想文化学、历史文化学、行动文化学、现代文化学
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临床教育学
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论
经济学研究科:经济系统分析、经济动态分析、现代经济·经营分析
理学系研究科:数学·数理解析、物理学·宇宙物理学、地球行星科学、化学、生物科学
医学研究科:医科学、人类健康科学
药学研究科:创药科学、生命药科学、医疗药科学、医药创成信息科学
工学研究:科社会基础科学、都市社会工学、都市环境工学、建筑学、机械理工学、微机工程、航空宇宙工学、原子核工学、材料工学、电气工学、电子工学、材料化学、物质能源化学、分子工学、高分子化学、合成·生物化学、化学工学
农学研究科:农学、森林科学、应用生命科学、应用生物科学、地域环境科学、生物资源经济学、食品生物科学
人类·环境学研究科:共生人类学、共生文明学、相关环境学
能源科学研究科:能源社会·环境科学、能源基础科学、能源变化科学、能源应用科学
亚非区域研究研究科:东南亚地域研究、非洲地域研究
信息学研究:智能信息学、社会信息学、复杂系科学、数理工学、系统科学、通信信息系统
生命科学研究科:统合生命科学、高等生命科学
地球环境学舍:环境管理